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正是从唐代诗人孟郊《游子吟》的感人意境和创意得到启发,共青团贵州省委于2004年发起了一项被称之为“春晖行动”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,其旨在“弘扬中华文明,反哺故土亲人”,充分发挥“亲情、乡情、友情”的情感纽带,激发赤子情怀,感召游子返乡,共同促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,促进社会和谐进步。
2010年12月,贵州省委组织部、省文明办、省农委、省教育厅、团省委决定表彰自2008年以来对于春晖行动以及贵州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“优秀春晖使者”。在212名受到表彰的“春晖使者”中,一名来自外省的志愿者引起了众人的注意。他在贵州仅仅服务了一年,却也赢得了贵州当地人民的认可与支持。他就是浙江大学的王承超同学。
进入浙大后,王承超一直致力于参加与组织社会实践的工作。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工作面很广,“面向农村、面向企业、面向西部、面向海外”,上万人的社会实践工作涉及方方面面。在这些工作中,他为人踏实、待人热情的品性得到了彰显,尤其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王承超也通过两年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工作获评为“浙江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。
2008年4月,阮俊华老师发起浙江大学的“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”,王承超作为第一批的工作者参与了这一品牌的创立过程。从第一期13名导师的初步接触,到现在50余名风云浙商与500余名浙江大学优秀的求是学子加盟“求是强鹰俱乐部”,他一直伴随强鹰的发展,并成为第三期学员,师从古今建设集团执行董事长李美赞女士。
2009年,王承超获选为浙江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,并率湄潭分团赴浙江大学西迁第二故乡——湄潭,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。2010年5月,作为唯一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入选贵州省2010年“青春在基层闪光”贵州省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报告会。在湄潭的一年里,他不仅兢兢业业的从事支教的本职工作,也积极通过贵州省的“春晖行动”,在湄潭筹资修建村路。“我们是到湄潭的第三批志愿者,一年时间很短,转眼我们也将离开。如果能留下地再多一些,我们会努力。希望有一天,孩子们能带着对于知识的憧憬,踏着我们修建的路,走向他们的未来。”这一希望最终成为了现实,而这条耗资18万的村路已被当地人命名为“求是春晖路”。“求是”代表浙大,而“春晖”则是一份对第二故乡的眷恋。
如今,王承超再次回到浙江大学,作为一名10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继续他的学业。他目前担任“求是强鹰俱乐部”执行主席、常务秘书长,继续推动“求是强鹰”的发展。同时,也承担着管理学院兼职辅导员、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,分享与指导着本科生的成长与发展。承超加入了第二期“紫领计划”,继续其对于人生“紫领”的向往。 |